萍乡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培养方案   >   正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类别:    发布时间: 2022-08-18 11:52:09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萍乡、服务江西、面向全国,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培养具有高尚教师职业道德、深厚语文学科专业素养,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熟练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具有良好的语文教育教学及班级管理能力,能够成为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学语文校级骨干教师。师范生毕业后5年左右职业发展预期目标:

目标1:师德风范。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依法执教,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强烈的职业认同感,深厚的教育情怀;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热爱教育工作,关爱学生,师德高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教育文化事业的服务精神;成为学生品格锤炼、知识学习、思维创新的引路人。

目标2:乐教善教。汉语言文学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扎实,能熟练运用专业知识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较强的阅读分析、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能胜任新时代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

目标3:善于育人。熟悉学生身心发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具有较强的班级管理和综合育人能力;善于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能创造性地将语文教学与品德教育相结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目标4:持续发展。紧跟教育教学前沿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反思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具备自主发展的能力,持续不断增强教研水平;能够应对不断发展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环境的变化,有效进行师生对话,完成与同事、家长、学校、社会之间合作的任务。

二、毕业要求

1.【师德规范】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高度地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遵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具有依法执教意识。

1.1信念坚定。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高度地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1.2师德高尚。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有”好老师。

1.3依法执教。具有依法执教意识,恪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遵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律法规。

2.【教育情怀】

具有明确的从教意愿,认同中学语文教师职业,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有较深的文化底蕴和一定的科学精神,尊重学生独立人格和个体差异,对学生有爱心、责任心,引领学生学习知识、勇于创新、涵养品德,能培养学生为基础教育事业奉献的精神。

2.1热爱教育。有明确的从教意愿,对中学语文教师职业有较强的责任感和认同感,拥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和乐观的精神面貌,有正确的价值观。

2.2关爱学生。有较深的文化底蕴和一定的科学精神,在教学实践中尊重学生独立人格和个体差异,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对学生富有爱心和责任心,引领学生学习知识、勇于创新、涵养品德,能培养学生怀有为基础教育事业奉献的精神。

3.【学科素养】

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知识,能较好地运用语言学理论和文学理论知识进行文本鉴赏、分析和评价,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写作和研究性学习能力;具有较为广博的人文知识、基本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审美情趣,能够将其他学科知识融入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3.1知识素养。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知识,能较好地运用语言学理论和文学理论知识进行文本鉴赏、分析和评价,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写作和研究性学习能力。

3.2综合素养。具有较为广博的人文知识、基本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审美情趣,能将其他学科知识融入语文教学实践中,初步了解语文学科学习科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并将之应用于语文教学实践中。

4.【教学能力】

掌握语文教学理论知识,能够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进行学情分析;能够运用普通话与书写技能及现代信息技术等教学手段开展语文课堂教学,并注意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增强语文意识;在参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能针对语文教育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和前沿问题,进行实证化的调查和研究,开展语文教育教学的相关研究。

4.1教学设计。能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运用语言分析、文本解读的知识和能力,准确分析学情,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优选教学策略开展语文课堂教学。

4.2教学实施。能较好地运用普通话与书写技能、现代信息及新媒体技术,能有效把控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堂秩序,能够运用恰当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多元化评价。注意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增强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3教学研究。持续学习,积极参与语文课程改革,更新观念,改进实践,提升教学水平,培养教研能力;在集体备课、案例研讨等对话交流中学会自我反思,实现教学相长;能针对语文教育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和前沿问题,进行实证化的调查和研究,开展语文教育教学的相关研究。

5.【班级指导】

了解中学德育原理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组织指导班级德育活动的能力;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初步具备创设安全舒适班级环境的能力;在教育实践中,积极参与班主任工作的各项活动,主动参与学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获得班级管理实践的体验,培养班主任工作能力。

5.1德育意识。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坚持德育为先,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情感观和伦理道德观,具有组织和指导班级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能力。

5.2班级管理。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了解班级管理的策略,具有组织、策划班集体活动的能力,掌握中学生心理辅导技能,初步具备创设安全舒适班级环境的能力。

5.3实践体验。在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教育研习中,积极参与班主任工作的各项活动,主动参与学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获得丰富的班级管理实践的体验和感悟,培养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能力。

6.【综合育人】

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与养成教育规律;理解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能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育人目标,善于用优秀文学作品激励学生,挖掘文艺作品的独特魅力和丰厚的人文价值,实现全面育人;能开发语文实践课程,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

6.1育人理念。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养成教育规律,培养综合育人意识,践行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

6.2学科育人。理解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了解语文教学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关系,能够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育人目标渗透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之中,善于用优秀文学作品激励学生,挖掘文艺作品的独特魅力和丰厚的人文价值,实现全面育人。

6.3活动育人。能开发语文实践课程,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能够以当代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实现综合育人的目标。

7.【学会反思】

积极关注中学语文课程教育改革发展动态,了解并掌握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基本方法和具体路径,能够制定专业学习计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具有批判性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掌握教育反思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能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积极进行教育教学反思。

7.1发展意识。积极关注中学语文课程教育改革发展动态,了解并掌握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基本方法和具体路径,积极参与有益于提高自身的培训和学习,能够制定专业学习计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

7.2 反思能力。具有批判性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掌握教育反思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进行信息搜集、发现问题、自我诊断、自行改进,具有积极的教育教学反思体验。

8.【沟通合作】

了解语文学科学习共同体的特点和价值,掌握团队协作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小组学习、专题研讨、网络分享等交流合作的方式方法,具有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8.1协作意识。了解语文学科学习共同体的特点和价值,掌握团队协作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具备学习共同体意识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8.2沟通能力。掌握小组学习、专题研讨、网络分享等交流合作的方式方法,具有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同事、学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并从中获得积极体验。

(四)专业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分析

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1

师德风范

培养目标2

乐教善教

培养目标3

善于育人

培养目标4

持续发展

毕业要求1

【师德规范】

指标 1.1

信念坚定

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高度地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H



 

指标 1.2

师德高尚

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有”好老师。

H


H


指标 1.3

依法执教

具有依法执教意识,恪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遵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律法规。

H




毕业要求2

【教育情怀】

指标 2.1

热爱教育

有明确的从教意愿,对中学语文教师职业有较强的责任感和认同感,拥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和乐观的精神面貌,有正确的价值观。

H




指标 2.2

关爱学生

有较深的文化底蕴和一定的科学精神,在教学实践中尊重学生独立人格和个体差异,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对学生富有爱心和责任心,引领学生学习知识、勇于创新、涵养品德,怀有为基础教育事业奉献的精神。

H


M


毕业要求3

【学科素养】

指标 3.1

知识素养

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知识,能较好地运用语言学理论和文学理论知识进行文本鉴赏、分析和评价,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写作和研究性学习能力。


H



指标 3.2

综合素养

具有较为广博的人文知识、基本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审美情趣,能将其他学科知识融入语文教学实践中,初步了解语文学科学习科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并将之应用于语文教学实践中。


H


M

毕业要求4

【教学能力】

指标 4.1

教学设计

能依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运用语言分析、文本解读的知识和能力,准确分析学情,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优选教学策略,开展语文课堂教学。


M



指标 4.2

教学实施

能较好地运用普通话与书写技能、现代信息及新媒体技术,能有效把控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堂秩序,能够运用恰当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多元化评价。注意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增强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M



指标 4.3

教学研究

持续学习,积极参与语文课程改革,更新观念,改进实践,提升教学水平,培养教研能力;在集体备课、案例研讨等对话交流中学会自我反思,实现教学相长;能针对语文教育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和前沿问题,进行实证化的调查和研究,开展语文教育教学的相关研究。


H


M

毕业要求5

【班级指导】

指标 5.1

德育意识

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坚持德育为先,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情感观和伦理道德观,具有组织和指导班级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能力。

M


H


指标 5.2

班级管理

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了解班级管理的策略,具有组织、策划班集体活动的能力,掌握中学生心理辅导技能,初步具备创设安全舒适班级环境的能力。


M


H


指标 5.3

实践体验

在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教育研习中,全程参与班主任工作的各项活动,积极参与学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获得丰富的班级管理实践的体验和感悟,培养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能力。

M

M

H


毕业要求6

【综合育人】

指标 6.1

育人理念

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养成教育规律,培养综合育人意识,践行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



H

M


指标 6.2

学科育人

理解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了解语文教学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关系,能够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育人目标渗透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之中,善于用优秀文学作品激励学生,挖掘文艺作品的独特魅力和丰厚的人文价值,实现全面育人。


M




指标 6.3

活动育人

能开发语文实践课程,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能够以当代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实现综合育人的目标。



M



毕业要求7

【学会反思】

指标 7.1

发展意识

积极关注中学语文课程教育改革发展动态,了解并掌握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基本方法和具体路径,积极参与有益于提高自身的培训和学习,能够制定专业学习计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




H

指标 7.2

反思能力

具有批判性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掌握教育反思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进行信息搜集、发现问题、自我诊断、自行改进,具有积极的教育教学反思体验。




H

毕业要求8

【沟通合作】

指标 8.1

协作意识

了解语文学科学习共同体的特点和价值,掌握团队协作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具备学习共同体意识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M

H

指标 8.2

沟通能力

掌握小组学习、专题研讨、网络分享等交流合作的方式方法,

具有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同事、学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并从中获得积极体验。



M

M

H

备注:根据毕业要求对各项培养目标的支掉强度分别用“H(高)、M(中)、L(低)”表示该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贡献度的大小。

三、学制、学历

(一)学制四年,修业年限可为3~6年。

(二)学历层次:本科

四、毕业及授予学位要求

完成本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和其他教学环节,考核合格,取得规定的159.5学分,准予毕业。

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

六、专业核心课程

1.写作

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写作基础理论与写作常用文体理论,并通过评析典型写作个案,有效组织、指导学生系列写作训练等教学环节,以提高学生实际写作水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和素质。

2.文学概论

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文学的基本原理,从文学的本质、作家创作、作品构成、鉴赏批评和发生发展五个方面阐述文学的一般规律,使学生能够在理论的指导下审视和理解文学,提高把握文学的能力。

3.中国古代文学

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史相关知识,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熟悉文学史上出现的重要作家、作品、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尤其是通过重点讲析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优秀作品,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学会鉴赏和分析文学作品,提高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觉弘扬传统文化。

4.中国现当代文学

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解读和评析各个文学发展时期影响重大的代表作家和作品,引导学生较深入地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所取得的思想和艺术成就,提高学生分析和鉴赏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健康良好的审美情趣。

5.外国文学

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欧亚文学发展历史,评析著名作家作品和文学运动、思潮,注重史的线索和文学发展规律,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外国文学的发展历史。

6.现代汉语

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语用等内容,讲授语音的各要素特点、词的分类和构成、各类词的关系、词的多义现象等知识,讲授单句、复句和修辞的具体运用法则,使学生熟悉现代汉语的特点和规律,提高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

7.古代汉语

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古代汉语的文字、词汇、语法、音韵、文言句读、古注、工具书的使用、翻译等内容。主要包括通论和文选两大内容。本课程培养学生阅读古籍的能力,提高语言素养,为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8.语言学概论

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探讨人类语言的本质、结构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等问题,在分析具体语言现象的基础上概括语言的共同特性。

七、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试讲、毕业论文、沐浴经典、教师职业技能达标等。



版权:萍乡学院 地址:江西省萍乡市萍安北大道211号 邮编:337055  联系电话:0799-6684899  备案序号:赣ICP备120023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