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培养方案   >   正文

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4版)

信息类别:    发布时间: 2025-04-19 12:10:38

专业代码:060101     学科门类:历史学

方案制订人:黄虎  邓翔   方案审核人:凌焰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立足萍乡、面向江西、辐射全国,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尚教师职业道德、深厚历史学科专业素养,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熟练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良好的历史教育教学、创新、班级管理等职业能力,传承安源精神,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学历史骨干教师。

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毕业5年后的预期目标:

目标1:师表规范。政治立场坚定,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师德修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体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成为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目标2:乐教善教。通识知识储备丰富,掌握职业必需的外语、计算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领域的知识;具备扎实的历史学专业基础和良好的历史学学科素养;能熟练运用专业知识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现代教学能力,掌握中学教育教学、学习科学等相关知识;能胜任新时代中学历史教育教学工作。

目标3:善于育人。熟悉学生身心发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具有较强的班级管理和综合育人能力;善于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能创造性地将历史教学与品德教育相结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目标4:持续发展。立足本职岗位,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教学相长;精研思学,在中学教育教学领域持续钻研;制定自我发展规划,主动寻求自我的可持续发展,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

二、毕业要求

1.师德规范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具备师范生核心素质;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立志做“四有”好老师;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

1.1信念坚定。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高度地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1.2师德高尚。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有服务建设社会主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潜心培养学生。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有”好老师。

1.3依法执教。具有依法执教意识,恪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实践中能履行应尽义务,自觉维护学生与自身的合法权益。

2.教育情怀

具有明确的从教意愿,热爱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具有高尚的教育情怀,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尊重学生独立人格和个体差异,对学生有爱心、责任心,能培养学生为基础教育事业奉献的精神。

2.1热爱教育。热爱教育事业,具有主动从教、终身从教意愿,认同教师的职业价值、专业性、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具有高尚的教育情怀,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

2.2关爱学生。掌握尊重学生人格的方法,能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尊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权利及个体差异,对学生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关爱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乐于为学生创造发展的条件和机会,自觉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3.学科素养

掌握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基本知识,掌握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理解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中学历史教学与实践的联系,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担负史学责任,掌握学史方法,对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3.1史学素养。掌握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对相关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也有所了解,初步掌握大学英语、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理解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中学历史教学与实践的联系。掌握历史学的核心知识、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掌握历史学资料分类、检索、甄别等基本技能,具备查阅和利用相关其它学科与外文资料进行相关研究的能力,对历史学国内外的前沿动态有一定的了解,能运用历史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观察和认识历史问题。

3.2史学责任。了解历史学科与文学、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联系,了解历史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3.3学史方法。对学习科学相关知识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历史学习的知识、理论与方法,具备史料搜集与整理、撰写与表达等方法,培养历史意识。

4.教学能力

具有专业发展意识,能运用历史学科知识和信息技术,科学合理的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具备中学历史教学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评价能力和教学管理能力,具备骨干历史教师潜质。

4.1学科教学知识与技能。具有专业发展意识,在教育实践中,能构建教学共同体,积极参与课程改革,运用历史学科知识和信息技术,科学合理的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依据学情,有组织地推进教学过程,提升课堂执行力,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教学体验。

4.2教学能力。具备书写技能、普通话与相关学科实验操作等教学基本功。系统掌握导入、讲解、提问、演示、板书、结束等课堂教学基本技能操作要领与应用策略。能创设学生广泛、深度参与的学习情境、形成有意义的互动学习环境,科学合理地依据教学目标及内容设计作业,更新观念,改革实践,实施教学。

4.3教研能力。在教育实践中,能够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初步的理论研究,探索新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和模式,具备初步的独立进行教学研究、中学历史学术交流、中学历史教学研讨、针对历史教学研究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的能力。

5.班级指导

了解中学德育原理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组织指导和实践班级德育活动的能力;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能够在历史教育见习、实习、研习等教育实践活动中,担任或协助班主任工作,初步获得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经验。

5.1班级指导理论与方法。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和方法,熟悉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理解历史学科在育人活动中的价值。掌握中学生品德发展和行为习惯形成规律、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管理策略和基本方法,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能够参与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辅导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具有组织、策划班集体活动能力,获得班级管理体验。

5.2班级指导实践。能够在历史教育见习、实习、研习等教育实践活动中,担任或协助班主任工作,初步获得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经验,应用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方法和青春期心理辅导技能,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6.综合育人

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能运用历史学丰富的知识体系树立全面育人的理念并开展育人活动,立足学科育人、活动育人,掌握综合育人的途径和方法。

6.1全面育人。在教育实践中,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运用历史学丰富的知识体系树立全面育人的理念并开展育人活动,掌握综合育人的途径和方法。在班主任的实践工作中了解学生品德培养、人格养成、行为习惯的过程与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形成全面育人、学科育人、活动育人的良好氛围。

6.2学科育人。在教育实践中,理解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掌握历史学科课程思政的方法,能够有机结合历史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

6.3活动育人。在教育实践中,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掌握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心理健康和学业发展的教育和引导。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7.学会反思

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方法,具有历史学科发展意识和能力,主动了解国内外教育与改革发展动态,具备对教学、教育实践等进行系统反思的能力,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

7.1发展意识。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方法,具有历史学科发展意识和能力,主动了解教育发展动态,适应时代与教育发展要求,职业生涯规划。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

7.2反思能力。能从课堂教学、课外辅导、班级管理和学生学习现状等多方面运用批判思维,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运用历史学研究方法分析、解决历史教学与教育问题。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具备对教学、教育实践等进行系统反思的能力,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8.沟通合作

具有团队协作精神,主动承担团队责任。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能力,善于与同行合作,在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案例教学等对话交流中,掌握沟通合作技能。

8.1协作意识。具有团队协作精神,主动承担团队责任。多渠道、多方式掌握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技巧,善于倾听,包容不同意见,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和技巧,能够有效解决沟通与合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8.2沟通能力。善于与同行合作,在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案例教学等对话交流中,掌握沟通合作技能,能够与同学、学生、家长、社区等交流沟通,积极参加大学生第二课堂系列活动,获得积极体验。

毕业要求与专业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

具体要求

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

2

培养目标

3

4

1.师德规范

指标1.1

信念坚定。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高度地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H




指标1.2

师德高尚。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有服务建设社会主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潜心培养学生。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有”好老师。

H


H


指标1.3

依法执教。具有依法执教意识,恪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实践中能履行应尽义务,自觉维护学生与自身的合法权益。

H




2.教育情怀

指标2.1

热爱教育。热爱教育事业,具有主动从教、终身从教意愿,认同教师的职业价值、专业性、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具有高尚的教育情怀,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

H




指标2.2

关爱学生。掌握尊重学生人格的方法,能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尊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权利及个体差异,对学生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关爱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乐于为学生创造发展的条件和机会,自觉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H


M


3.学科素养

指标3.1

史学素养。掌握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对相关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也有所了解,初步掌握大学英语、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理解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中学历史教学与实践的联系。掌握历史学的核心知识、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掌握历史学资料分类、检索、甄别等基本技能,具备查阅和利用相关其它学科与外文资料进行相关研究的能力,对历史学国内外的前沿动态有一定的了解,能运用历史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观察和认识历史问题。


H



指标3.2

史学责任。了解历史学科与文学、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联系,了解历史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H


M

指标3.3

学史方法。对学习科学相关知识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历史学习的知识、理论与方法,具备史料搜集与整理、撰写与表达等方法,培养历史意识。


H



4.教学能力

指标4.1

学科教学知识与技能。具有专业发展意识,在教育实践中,能构建教学共同体,积极参与课程改革,运用历史学科知识和信息技术,科学合理的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依据学情,有组织地推进教学过程,提升课堂执行力,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教学体验。


H



指标4.2

教学能力。具备书写技能、普通话与相关学科实验操作等教学基本功。系统掌握导入、讲解、提问、演示、板书、结束等课堂教学基本技能操作要领与应用策略。能创设学生广泛、深度参与的学习情境、形成有意义的互动学习环境,科学合理地依据教学目标及内容设计作业,更新观念,改革实践,实施教学。


H



指标4.3

教研能力。在教育实践中,能够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初步的理论研究,探索新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和模式,具备初步的独立进行教学研究、中学历史学术交流、中学历史教学研讨、针对历史教学研究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的能力。


H


M

5.班级指导

指标5.1

班级指导理论与方法。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和方法,熟悉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理解历史学科在育人活动中的价值。掌握中学生品德发展和行为习惯形成规律、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管理策略和基本方法,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能够参与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辅导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具有组织、策划班集体活动能力,获得班级管理体验。

M


H


指标5.2

班级指导实践。能够在历史教育见习、实习、研习等教育实践活动中,担任或协助班主任工作,初步获得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经验,应用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方法和青春期心理辅导技能,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M

H


6.综合育人

指标6.1

全面育人。在教育实践中,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运用历史学丰富的知识体系树立全面育人的理念并开展育人活动,掌握综合育人的途径和方法。在班主任的实践工作中了解学生品德培养、人格养成、行为习惯的过程与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形成全面育人、学科育人、活动育人的良好氛围。


H

M


指标6.2

学科育人。在教育实践中,理解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掌握历史学科课程思政的方法,能够有机结合历史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


M



指标6.3

活动育人。在教育实践中,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掌握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心理健康和学业发展的教育和引导。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M



7.学会反思

指标7.1

发展意识。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方法,具有历史学科发展意识和能力,主动了解教育发展动态,适应时代与教育发展要求,职业生涯规划。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




H

指标7.2

反思能力。能从课堂教学、课外辅导、班级管理和学生学习现状等多方面运用批判思维,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运用历史学研究方法分析、解决历史教学与教育问题。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具备对教学、教育实践等进行系统反思的能力,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H

8.沟通合作

指标8.1

协作意识。具有团队协作精神,主动承担团队责任。多渠道、多方式掌握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技巧,善于倾听,包容不同意见,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和技巧,能够有效解决沟通与合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M

H

指标8.2

沟通能力。善于与同行合作,在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案例教学等对话交流中,掌握沟通合作技能,能够与同学、学生、家长、社区等交流沟通,积极参加大学生第二课堂系列活动,获得积极体验。



M

H

三、学制、学历

学校本科基本学制为四年,实行学分制基础上的六年弹性学制,休学、创业学生累计不超过八年。参军入伍学生服役期间保留学籍至退役后2年,服役期不计入在校修业年限。

四、毕业及授予学位要求

完成本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和其他教学环节,考核合格,取得规定的159学分,准予毕业。

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

中国史、世界史

六、专业教育课程与多元化教育课程

(一)专业教育课程及简介

1.中国古代史(I)/(II

课程简介:本课程讲述我国远古至明清时期的历史,分两个学期进行。第一学期讲先秦至南北朝部分,第二学期讲隋唐至明清部分。本课程采用以朝代为纬,以专题为经的体系。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认识中国古代史的重要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创新意识。

2.中国近现代史(I)/(II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中国通史的一部分,讲述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今的历史,以重大历史事件为线索,分析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深刻变化,探索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规律。它是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政治史、社会史、思想文化史、军事史等各种专史的综合。同时涉及到中国共产党史、中国国民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华民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优秀品德。

3.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上)/(下)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历史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语言工具课。阅读和使用历史文献是历史学各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加强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的全面认识和了解,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历史文献的能力,从而初步学会使用文献典籍,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奠定基础。

4.世界古代史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历史学本科专业的基础课。20世纪50年代初,世界古代史分为世界上古史和世界中古史两个部分,分两学年开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课程体系的改革,世界上古史和中古史合并为世界古代史一门课,上古史的主要内容为原始社会、古代东方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中古史主要讲授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等地区的封建社会历史。本课程按照若干文明地区分地区讲述,并注重各个地区的历史文化特点;把同时期的古代中国作为主要参照对象,进行中外历史比较研究。

5.世界近代史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涉及1500—1900年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经济形态史观为指导,吸收借鉴近年来西方史学中的“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等多种理论和方法,重点讲述400年间世界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的演变过程。内容主要包括政治革命、工业革命、科学革命以及由此所引起的人类思想认识的变化和国际格局的演变。

6.世界现代史

课程简介:本课程讲述20世纪至今的世界历史,以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结合进行讲授。纵向以时间为经,以人事为纬,重在描述社会演进轨迹,横向以事为经,以时间为纬,揭示方方面面的演讲。目的在于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系统认识现代世界历史的进程及其本质,扩大学生眼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人文精神和创新意识。

7.史学概论

课程简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历史学的本体论、历史学的认识论、历史学的方法论以及中西史学的传统和发展趋势。旨在向学生介绍历史学科的基本问题,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在历史学学习和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8.中国社会史

课程简介:本课程以中国历史上人们的社会生活为研究对象,以社会结构、人口、社区、物质和精神的生活习俗为研究范畴来揭示中国历史的发展变化。以期达到鉴古至今、阅世知人的目的。

(二)多元化教育课程及简介

1.安源工人运动史

课程特色:安源拥有非常丰富的红色资源,安源工人运动史的教学,重点把握安源乃至整个江西的革命史、红色文化,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践行“课程思政”理念,培养学生浓郁的红色意识和深厚的革命情怀是核心目标。

2.湘赣边区民间文献与田野调查

课程特色:通过湘赣边区民间文献与田野调查研究的结合,培养学生对萍乡地域历史文献的产生发展、表现方式、流传情况、内容类别、整理利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的能力,突出地方性、历史性和民间文献应用能力。

3.博物馆学概论

课程特色:博物馆学概论是研究博物馆的历史、背景、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现方法、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萍乡拥有非常丰富的博物馆资源,该课程重点把握萍乡乃至江西的博物馆学相关资源,教学过程中突出“课程思政”理念,培养学生浓郁的博物馆学意识和深厚的博物馆学情怀。

七、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毕业论文、教师职业技能达标训练等。


八、课程体系及学分比例

课程模块

课程类别

理论

学分

实践

学分

备注

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必修类

公共基础课

31.5

8


通识选修类

公共选修课

8

0


专业教育课程

专业必修类

专业基础课

24

4


专业核心课

20

0


专业选修类

专业选修课

7.5

0

(修满7.5学分)

教师教育课程

教师教育必修类

教师教育必修课

13.5

4


教师教育选修类

教师教育选修课

2

1


多元化教育课程

校企合作课程

校企合作课程

2

0


专业拓展课程

专业拓展课程

1.5

0


交叉融合课程

交叉融合课程

2

0


集中实践教育课程

实践必修类

基础实践

0

5


专业实践

0

21


创新创业实践

0

2


素质拓展

0

2


总计  159

112

47


实践教学

学分比例

29.56%


注:实践教学学分比例=(实践学分+实践教育课程学分)÷总学分


九、历史学专业课堂教学进度表

课程

模块

课程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考核

课内学时分配

课外

学时

备注

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必修类

思想政治课程

27101017

思想道德与法治

Ideologica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考试

3

51

34

17


2

2/17

每周2节面授课,1节学生实践课。

271010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考查

3

48

32

16


4

2/16

2710102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考试

3

51

34

17


3

2/17

2710101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考试

3

48

32

16


5

2/16

27100002

红色文化

Red Culture

考查

1

16

10

6


2

2/5

理论课时排课5周,按专题进行授课。

27101003

形势与政策

Situation and Policy

考查

2

32

32

0


1-4

2/4

4年,视频等资料的学习和辅导。

09010009

国家安全教育

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考查

1

32

0

0

32

3


第三学期,以慕课形式开设

外语类课程

19102011

大学英语

College EnglishⅠ

考试

3

56

36

20


1

4/14


19102012

大学英语II

College EnglishII

考试

3

68

44

24


2

4/17

19102013

大学英语

College EnglishⅢ

考试

2

34

26

8


3

2/17

大学体育课程

22101001

大学体育

Physical Education I

考查

1

32

8

20

4

1

2/14


22101002

大学体育

Physical Education  II

考查

1

38

8

26

4

2

2/17


22101003

大学体育

Physical Education III

考查

1

38

8

26

4

3

2/17


22101004

大学体育

Physical Education IV

考查

1

36

8

24

4

4

2/16


信息技术课程

23101002

数字素养与智能应用基础

Fundamentals of digital literacy and intelligent application

考查

2.5

42

28

14


1

3/14


人文素养课程

17101001

大学语文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考查

2

34

34

0


2

2/17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2510100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Ⅰ

考查

1

16

8

8


1

2/4

排课4周,按专题进行授课。

2510100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Ⅱ

考查

1

16

8

8


2

2/4

排课4周,按专题进行授课。

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必修类

创新创业课

3610100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Career Planning for College Students

考查

0.5

12

0

4

8

1


慕课形式开设。

36101004

大学生就业指导

Career Planning Careers Guidance

考查

0.5

12

8

4


5

2/4

排课4周,按专题进行授课。

27101015

创新创业基础

Basi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考查

1.5

32

16

16


4

2/8

排课8周,按专题+实践进行授课

劳动教育

27100003

劳动教育理论

Labor Education Theory

考查

0.5

8

0

0

8

1


慕课形式开设

军事课程

36100001

军事理论

Military Theory

考查

2

36

12

0

24

1

2/6

排课6周,按专题进行授课。其余课时以慕课形式开设

小计


39.5

788

442

266

88




通识选修类

公共选修课

科学精神与科学素质教育类

Scientific Spirit and Scientific Quality Education

考查

≥0







所有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必须选修艺术限定类课程2学分,师范生必选《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其余课程可任选,第2-7学期选修,至少修满4门。

人文精神与人文素质教育类

Humanistic Spirit and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考查

≥0







创新创业教育类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考查

≥0







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教育类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Skills Education

考查

≥0







体育艺术知识与专项训练教育类

Sports art Knowledge and Special Training Education

考查

≥0







艺术限定类

Art Limited Category

考查

≥2







新技术应用类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考查

≥0







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Xi Jinping's Important Views on Education

考查

≥2








小计


≥8

120学时


专业教育课程

专业必修类

17132001

中国古代史I

Ancient Chinese HistoryI

考试

3.5

56

42

14


1

4/14


17132004

中国古代史II

Ancient Chinese HistoryII

考试

3.5

68

51

17


2

4/17





17132002

世界古代史

Ancient World History

考试

3.5

56

42

14


1

4/14


17132005

世界近代史

Modern World History

考试

3.5

68

51

17


2

4/17


17132008

中国近现代史I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historyI

考试

3.5

68

51

17


3

4/17


17132011

中国近现代史II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historyII

考试

3.5

64

48

16


4

4/16


17132009

世界现代史

Modern World History

考试

3.5

68

51

17


3

4/17


17132012

世界当代史

Contemporary World History

考试

3.5

64

48

16


4

4/16


小计


28

512

384

128





专业核心课

17133001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上

Introduction and Selection of Key Books of Chinese History

考试

2

28

28

0


1

2/14


17133002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下

Introduction and Selection of Key Books of Chinese History

考试

2

34

34

0


2

2/17


17133018

中国历史地理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China

考查

2

34

34

0


2

2/17


17133017

中国思想史

History of Chinese Thought

考试

2

32

32

0


4

2/16


17133006

史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Historiography

考试

2

34

34

0


2

2/17


17133004

中国社会史

Chinese Social History

考查

2

32

32

0


4

2/16


17133030

中国史学史

History of Chinese Historiography

考试

2

34

34

0


7

2/17


17133033

外国史学史

History of Western Historiography

考查

2

34

34

0


7

2/17


17133020

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

Historical materials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y

考查

2

32

32

0


5

2/16


17133007

中国经济史

Chinese Economic History

考试

2

32

32

0


5

2/16


小计


20

326

326

0





专业选修类

17135032

民俗学概论

Folklore

考查

2

34

34

0


7

2/17

修满7.5个学分

17133021

民国史

History of Republic of China

考查

2

34

34

0


7

2/17




17133005

明清史

History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考查

2

34

34

0


7

2/17


17135014

江西地方史

Jiangxi Local History

考查

2

34

34

0


7

2/17

17135033

历史文献学

Historical Document

考查

2

34

34

0


7

2/17

17135017

中国文化史

Chinese Cultural History

考查

2

34

34

0


7

2/17

17135021

世界文化史

World Cultural History

考查

2

34

34

0


7

2/17

17135031

西方思想史

History of Western thought

考查

2

34

34

0


7

2/17

17135019

国际关系史

Hist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考查

2

34

34

0


7

2/17

17135029

中国政治制度史

History of Chinese political system

考查

2

34

34

0


7

2/17

小计


7.5

136

136






教师教育课程

教师教育必修类

17133024

普通话与教师口语

Putonghua and teachers' spoken language

考查

1.5

34

17

17


2

2/17


25103001

教育学

Pedagogy

考试

3

48

48

0


4

3/16


25103002

教育心理学

Education psychology

考试

3

51

51

0


3

3/17


30100001

现代教育技术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考查

2

32

16

16


4

2/16


17101003

规范汉字书写

The specification of calligraphy

考查

1.5

28

16

12


1

2/14


17133010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History Course and Teaching Theory

考查

1.5

32

16

16


5

2/16


17133034

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

Educational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nd teachers' professional ethics

考试

1.5

32

16

16


4

2/16


17133028

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history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teaching materials

考查

1

32

0

32


5

2/16


17133011

班级管理策略

Class Management Strategy

考查

1

16

16

0


5

1/16


17133016

历史学科多媒体辅助教学与课件制作Multimedia Assisted Teaching of History and Courseware Making

考查

1.5

32

16

16


5

2/16


小计


17.5

337

212

125






17135034

教师礼仪

Teachers' etiquette

考查

2

34

34

0


7

2/17


17135028

中国教育史

History of Chinese Education

考查

2

34

34

0


7

2/17


17135035

外国教育史

Foreign Educational History

考查

2

34

34

0


7

2/17


17133032

历史学科科研训练

Research Training in History Discipline

考查

1.5

34

17

17


7

2/17


17133025

教学技能训练

Teaching Skills Training

考查

1.5

32

16

16


5

2/16


小计


3

102

85

17




选修修满3学分

多元化教育课程

校企合作课程

17133023

博物馆学概论Fundamentals of Museology

考查

2

32

32

0


5

2/16


专业拓展课程

17133029

湘赣边区民间文献与田野调查

Folk literature and fieldwork

考查

1.5

32

16

16


5

2/16


交叉融合课程

17133031

安源工人运动史

History of Anyuan workers' movement

考查

2

32

32

0


5

2/16



小计


5.5

96

80

16





总计


129

2417

1777

552

88





十、集中实践教育课程教学进度表

课程

模块

课程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考核

课内学时分配

课外

学时

备注

实践教育课程

实践教育必修类

基础实践课

36100002

军事技能

Military Training

考查

2





1

2W


09106001

劳动教育实践

(劳动教育周)

Labor education practiceLabor Education Week

考查

1







第一至第六学期课余时间完成

17136123

社会实践(课外)

Social practice

考查

2






2W

寒暑假进行

专业实践课

17136132

教育见习

Educational Observation

考查

1





4/5

2W


17136122

教育实习

educational practice

考查

6





6

12W


17136120

教育研习

Educational Research

考查

3





6

6W


17136134

试讲

Trial lecture

考查

1





5

1W


17136128

史学经典导读与史迹考察

Introduction to Historical Classics and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

考查

3







分六个学期课外进行

17136107

教师职业技能达标

The Compliance with Teacher's Professional

Skillsoutside class

考查

3







17136002

毕业论文(设计)

Project(Thesis)

考查

4






8W


创新创业实践

17136117

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Practice Activitie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考查

2







具体得分标准请参照《萍乡学院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

课外素质拓展

17116131

第二课堂

The Second Class

考查

2







具体得分标准请参照《萍乡学院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实施细则(试行)》


小计


30






33W




十一、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

         毕业要求

关联度

课程体系

师德规范

教育情怀

学科素养

教学能力

班级指导

综合育人

学会反思

沟通合作

1.1

1.2

1.3

2.1

2.2

3.1

3.2

3.3

4.1

4.2

4.3

5.1

5.2

6.1

6.2

6.3

7.1

7.2

8.1

8.2

思想道德与法治

H

M

M











M




M


L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H



M










H



M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H

H



H









M




M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H

M



H









M




M



形势与政策

H

M


M










M







大学英语







H











M


L

大学体育





M








M






H


军事理论


H



M







H




H



H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H


M




L

M

红色文化

H

M













M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L


H













M


L


大学生就业指导


L


H













M


L


创新创业基础




M









M






H


数字素养与智能应用基础






H



H

M

M










大学语文




M


H

M


M

M

L







M

L


中国古代史I

M



M


H



M


L







M



世界古代史






H

M

H










M



中国古代史II




M


H



M


L




M






世界近代史






H

M

H






M



M




中国近现代史I




M


H




M





M


M




世界现代史

M





H

M

M

M








M




中国近现代史II






H


M

M


L







H



世界当代史

M





H

M

M

M








M




中国社会史






H



M


L

M

M



L





史学概论






H

H

M



M




M



H



中国经济史






H

H

M

M









H



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





M

H










M

M


L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上






H



M


H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下






H



M


H










中国思想史






H



M


L







H


L

外国史学史


M




H

H

M













中国历史地理






H




M







M


L


博物馆学概论






H





M

M




M

M


H


中国史学史






H



M









M



湘赣边区民间文献与田野调查


M




H



M


L


M

H




H


L

安源工人运动史




M


H









H



H


L

规范汉字书写



M





H


M





M






普通话与教师口语


L




M




H




L






M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M








H

M

M






M




现代教育技术




H


H




M







M




班级管理策略


H

M

M

L







H

M






M

M

历史学科多媒体辅助教学与课件制作

L








H

H






M

M

M



教学技能训练






M



H

H


M





M




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


H

H

H

M


L





H

H


M




H


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M




H



H

H


M





M




教育学

M



H

M


M











M

M

M

教育心理学





H







M


M




M

M

M

教育实习


M

M






H

H

M


M




M


H

H

毕业设计(论文)






H





M







H



试讲




M





H

M








H



教育见习



M

M





H

H


M

M





M


H

教育研习


M


M





M


H

M






H


H

第二课堂


H


M

M

H




H


M

M

M

M

M


M

H

M





版权:萍乡学院 地址:江西省萍乡市萍安北大道211号 邮编:337055  联系电话:0799-6684899  备案序号:赣ICP备120023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