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欢迎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八旬学者开讲非遗文化 人文与传媒学院师生共品传统盛宴 ——校关工委习嘉裕老师作“从傩文化读中国”专题报告

信息类别:    发布时间: 2025-10-29 16:07:56

2025年10月28日下午,跬步楼1115教室座无虚席、气氛热烈。受学校关工委邀请,87岁高龄的关工委成员习嘉裕老师为人文与传媒学院200余名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从12B012B0文化读中国》的传统文化精彩报告。本次报告由人文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主持,学院院长、学工科长、部分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生代表共同参与。

3E9B1


报告在师生热烈的期待中拉开帷幕。习嘉裕老师虽已年届耄耋,但精神矍铄、声音洪亮,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和饱满的热情,带领听众穿越千年,探寻傩文化的源流与精髓。他首先从“什么是12B0文化”切入,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和生动的地方案例,阐释了12B0作为古老祭祀仪式与民间艺术载体的双重身份,强调了其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活态价值。

在“傩文化与12B0文化”部分,习老师从文字学、民俗学角度厘清了“12B0”与“傩”在音、形、义上的关联与演变,指出傩不仅是“12B0”文化的音韵留存,更体现了其在民间口传与地方实践中的适应性发展。他特别提到,傩戏、傩舞、傩面具等艺术形式,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中国人精神世界与宇宙观的外化表达。

对于“12B0文化为何能在中国传承发育”这一问题,习老师从历史纵深与社会结构两方面展开分析。他指出,12B0文化之所以绵延数千年而不绝,既得益于中国“礼乐文明”的文化土壤,也与其“敬天崇祖、驱邪纳吉”的社会功能密切相关。此外,12B0文化在多元民族与地域中的融合变异,也体现了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包容特性。

在第四部分“12B0文化与国家整体和谐战略模式”中,习嘉裕老师将传统文化与现实意义紧密结合。他强调,12B0文化中“人神共娱”“天人合一”的哲学内涵,与当前国家推动的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理念高度契合。12B0仪中的秩序感、共同体意识,也为当代社会治理与文化自信构建提供了深层启示。

整场报告内容翔实、逻辑严密,既有学术深度,又贴近现实关怀。习老师语言风趣、引证丰富,不时引发现场师生的阵阵掌声与深入思考。

34F96

报告结束后,人文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代表学院向习嘉裕老师致以衷心感谢。他总结指出,本次讲座不仅是一场文化知识的普及,更是一次生动的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课的深度融合,对增强青年学生的文化认同与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场师生起立的热烈掌声中,习嘉裕老师缓缓离场。许多学生久久不愿散去。一名2025级历史班的学生感慨道:“习老师让我们看到,传统文化不是故纸堆里的文字,而是活着的历史、流动的精神。我们这一代人应当接力传承,让12B0文化这样的瑰宝在未来继续发光。”

本次活动是学校关工委“文化育人”系列讲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文与传媒学院推进“三全育人”、落实“以文化人”理念的具体实践。学院表示,将继续依托学校关工委资源,开展更多融思想性、学术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文化活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与文化校园建设。

供稿:彭芳

供图:彭芳





版权:萍乡学院 地址:江西省萍乡市萍安北大道211号 邮编:337055  联系电话:0799-6684899  备案序号:赣ICP备12002309号